IMG_71062

+++++++++++++++++++++++++++++++++++++++++++++++++++++++++++++++++++++++

10點16分,身為博物館的同學,一定要來看的就是博物館。

使用ICOM卡獲得一張免費票。

然後新加坡同學憑身分證獲得一張免費票(他們市民看博物館是免費的)。

IMG_71063

館內的投飲料機,可以看到無數的美祿大軍。

IMG_71064

IMG_71065

天花板的裝置藝術。

IMG_71066

IMG_71068

館內的常設展主要在講述新加坡的發展歷史。

其實跟多移民的島國臺灣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IMG_71070

第一廳是Singapore History Gallery。

主要是在講新加坡還是一個小島的時候,這邊的發展。

跟臺灣與各南島語族的發展很類似。

IMG_71071

IMG_71137

再來英國人就進來了。

IMG_71073

喔喔對了,我的新加坡朋友說,他們其實蠻英式的。

所以她那時候去倫敦,覺得甚麼東西都跟她家很像。

大概跟香港人去英國一樣。

而博物館公民免費的部分也跟英國很像,只是英國是所有人都免費。

 

 

再來華人也進來了。

IMG_71075

這區展示出當時殖民時代的街景一角。

IMG_71079

IMG_71080

IMG_71081

IMG_71082

然後很酷的是有一個小房間,裡面有國民黨黨旗。

IMG_71085

還有孫中山的筆記。

IMG_71087

這區主要在講孫中山就新加坡的戰略位置跟華人人口,選擇了新加坡當作同盟會的分布。

光是1900年到1911年孫中山就來了這裡8次。

在新加坡還有一個館叫做孫中山南洋紀念館(Sun Yat Sen Nanyang Memorial Hall),在講這個故事。

所以身為講述一個國家歷史的展覽,除了在講內容之外,也要重視取捨以及他們能不能對照到在地的博物館。

比如這個展區,就會讓人很想去看孫中山的這個館舍,有發揮了一個博物館簡介這個國家的功能。

博物館身為認識一個國家的窗口,就是這個意思。

 

 

接著在講新加坡被日本殖民的歷史。

IMG_71088

IMG_71089

這邊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就是日本人他們當時為了對抗英軍(還有他們所屬的印度軍隊),就騎腳踏車繞道而行。

一路從馬來半島騎到新加坡,英國人沒料到他們會從這邊出來(因為正常人都以為是打海戰),就大敗而歸。

然後新加坡開始被日本人占領。

IMG_71092

IMG_71095

再來就是日本投降後戰後的局勢,

很特別的是我在其中一張歷史照片中,看到了揮舞中華民國國旗的孩子。

因為沒有看到解說,不知道為什麼,但是個屬於臺灣人的小彩蛋。

IMG_71096

之後新加坡短暫的加入了馬來西亞2年,後來獨立。

這裡就帶到了李光耀。

IMG_71101

IMG_71103

新加坡朋友說他們很喜歡李光耀,而且她還有參與到李光耀最後一個公開出席的活動。

李光耀建立了新加坡的一切。

是影響他們的重要指標。

InkedIMG_71106_LI

接下來就講一些戰後的發展史。

IMG_71108

IMG_71109

一些現代化的發展。

IMG_71111

IMG_71118

IMG_71123

當時的國宅。

IMG_71112

IMG_71120

我們住的印尼室友家她的門口也是長這樣。

IMG_71119

很可愛的椅子,可以整個人躺進去。

IMG_71113

InkedIMG_71115_LI

 

再來回到大廳。 也是有一些小巧的展示。

 

 

 

 

IMG_71125

IMG_71141

IMG_71144

看到藝術展的海報,跟我在National Design Centre拿到的袋子跟筆記本一樣。

 

(因為設計很可愛,後來回國後就拿來當每天上班的包包跟工作的筆記使用,配成一套很療癒)

 

Story of the Forest

IMG_71127

再來是去看這個數位展示,這也是一個常設展。

IMG_71128

是沉浸式的數位體驗,把畫作變成動感的整個呈現出來。

IMG_71132

整個展間有一個獨立空間可以躺著看。

IMG_71133

IMG_71134

影片:

 

另外還有一個圓形的迴廊可以慢慢在其中行走,看到畫作的變化。

擷取3

用這種方式看畫整個都美麗了起來。

擷取4

最後就出來小逛一下紀念品商店。

 

IMG_71145

很美的新加坡街屋磁鐵。

IMG_71146

IMG_71147

IMG_71149

12點整,肚子餓壞了,就準備去吃飯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斐慕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