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的行程,終於要來看集中營了。

集中營遠離市區,所以我們留了一整天的行程在這裡。

不過說是這麼說,我們也是大約快十一點才出門,快到一點時才抵達Oranienburg。

主要是搭火車,從柏林出發只需要大約30分鐘的火車就可以抵達。

Oranienburg火車站外觀,對面有郵局可以寄明信片。

在火車站等804或821就可以搭到集中營,大約十幾分鐘就到了。

 

 

終於抵達集中營

其實這座不是最有名的集中營,最大的集中營其實是在波蘭。

不過他是第一座集中營,是之後集中營的範本。

 

集中營從1933年開始使用,

最早是作為有點像政治反對派的管理單位那樣,

後來在1936年正式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為集中營,共有大概20萬的囚犯曾經被關在這裡過,

1945年後成為蘇聯的政治犯監獄,

一直到1961年後才改為博物館。

不管執政者是誰,可以說一直以來都被當作一個權威性的政治犯監獄在使用著。

 

集中營外有幾座雕塑,分別呈現出了不同時期的集中營情況,

下面是最近期的。

再早期的。

再更早期的。

 

園區的入口是一間休憩室,要走到真正的集中營所在地還要經過一段小路。

這段小路叫做Camp Street,因為當時的集中營指揮中心跟關押犯人的地方是分開的。

 

小徑上也有關於對集中營的解說。

 

正式抵達集中營園區大門

旁邊的樹很美。

 

進場前先去右邊的展館New Museum逛了一圈。

這間博物館主要在講兩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1933-1934年間這個集中營(當時叫做Oranienburg Concentration Camp)是如何被建立並營造出來的,

這一年間這個集中營主要被當時的執政者作為關押自己對手的監獄,凡是反對納粹主義(或稱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 Socialism),沒有德國價值,

就把你關進來,有大約3000個囚犯曾被關在這裡。

納粹軍服。

主要是用照片與影片講述當時的情況。

受難者的妹妹來看他哥哥,問哥哥他的心願是甚麼。

集中營日常的生活,削馬鈴薯(Peel Potato)之類的

1920年代的緊急流通貨幣,這本來是一個叫做Willi Horst Lippert(1898-1981),因應當時的通貨膨脹,為了他的家鄉Rathenow所設計,

當時的集中營會要求當時的囚犯從事一些藝術活動,這個貨幣跟樓下的畫就是類似的概念。

另外一個Part則是在講1950年到1990之間這個集中營如何被發展成一個紀念園區

東德政府把它作為反法西斯主義的一個載體,建立了這棟博物館的建築,

一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後還結束,所以是一個具有高度政治意義的場域。

展品內容包括了大量了照片與文件,這個紀念館落成的影片,甚至還有紀念碑。

 

 

參觀完集中營的前世今生後,我們把歷史切片拉回1936年,

來看看作為關押猶太人與政治犯的,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入口上面寫著是work makes you free.

 

入口是一個叫做Tower A的建築,所有的囚犯都要從這邊進出,也象徵了絕對的權力。

希特勒的親衛隊Schutzstaffel,簡稱SS,在這裡是一個絕對的掌權者與執法者。

不得不說真的是超熱的,其他柏林友人則說冬天來的話是風超大的。

就其實是一個蠻艱辛的環境。

Memorial of the "National Memorial"

東德政府的紀念碑,就是前述那間Sachsenhausen National Memorial國家紀念館的碑石,

1961年開始使用。

Site of the Gallows絞刑架的位置

所有的犯人會在這邊被處決,而SS則會在聖誕節時在這邊放聖誕樹,毛骨悚然到了一個極點。

 

 

 

 

 

Shoe-testing Track 測鞋道

1940建造,囚犯會穿著鞋在這些道路上走來走去,用來測試當時德國製造的鞋子。

整個集中營都是當時的建築再利用,不同的展館內有不同的主題。

下面就放一些,我自己看到覺得比較有感覺的展品。

營區裡面有藥房,每個犯人都會有一張小卡,上面詳細的紀錄編號、國籍以及就醫紀錄等等資料,

是一個很有組織的診所。

也有伙食房,裡面的營養都被精密的計算過,主要的目的在於讓囚犯可以工作越久越好,

所以比如給病人的飲食的目的,在於可以多快讓病人早點回到工作崗位上,

就蠻紀律跟效率取向的供食方向。

Room 51 展出了11個年少受害者的故事,這些受害者都是國防軍(Wehrmacht)醫生Arnold Dohmen的試驗對象,

最小的8歲,最年輕的也不過23歲。他們全都住在這個小小的房間裡,

其中有10個人都是波蘭人,大部分來自於一個叫做Bedzin的小鎮,這個小鎮的居民幾乎全被納粹殺光了。

這11個受害者在1943年的夏天跟他們的兄弟姊妹一起到了一個叫做Auschwitz的小鎮,並被這個醫生挑選出來,而他們大部分的親人都死在了那個小鎮上QQ。

Losantine,可以防止黃十字毒氣。

毒氣室Extermination unit 

這就是毒氣室的模型,所有的囚犯會被帶到一個小房間,醫生會檢查他們的身體,然後斷定他們的死因。

接著這些囚犯會被騙說,因為要洗澡,請他們脫下所有的衣服,然後就被帶到一間假裝成淋浴間的房間,

20到30人擠在一個房間裡,然後就.....

而過程中執法者可以從一個小窗戶全程觀看,結束後屍體會被帶到另一個有兩個大炭爐的房間然後火化掉。

實在是非常非常令人難過。

 

用來找Sinti的對照道具,從眼睛的顏色、膚色到髮色都有,只要被找到就是抓出來放到毒氣室殺掉。

停屍間,當時天氣非常熱,但我們進入這個房間卻一陣涼。

當時犯人的衣服。

犯人的床鋪。

囚犯自己雕刻的象棋

 

用來削馬鈴薯的房間,牆壁上有一些藝術創作,被用強化玻璃保護著,是後面再創作的。

 

Prision 

集中營內的監獄樣貌

 

Barrack 38與39展示出犯人們當時的生活空間,大部分是聽犯人口述後重新建造的。

犯人們的床鋪

犯人們的廁所,只有早上跟晚上可以各用一次,而且每次都只有幾分鐘,

有時候有些老弱婦孺的犯人就會跌倒,然後就被踩過去......

犯人們的浴室,通常是400個人會塞在這個空間,然後30分鐘之內要洗完。

有時候SS也會藉機虐待犯人,把犯人的臉浸到右下的水槽裡。

 

我們在集中營待到四點多,因為晚上還有飯局的關係,

就打道回府了。

 

其實是一個,很令人難過的地方。

展示上用了比較中立、多元的呈現手法,

在原來集中營裡的建築內,講述了不同的生活面向,

不流於過激,但能真正的讓人感到沉重。

這些凌虐、受辱的事情發生的並沒有很早,

大都是70-80幾年前,人類歷史進展已經進入現代化的時刻。

 

我們都曾在歷史上讀過,希特勒跟集中營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那不好,但來到這裡,才知道為什麼真正的不好。

我覺得柏林是一個,一直在道歉的城市。

他們有猶太博物館、有東德博物館,也有這座最經典的集中營。

不同族群的人因為認同與政治因素,在不同的時間點、因為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加害者,

受著一樣的苦。

 

我們知道了他們的苦,不是要去花時間譴責過去的極權者,

而是要注意不要讓自己也成為這樣的加害者。

需一同勉之。

 

arrow
arrow

    斐慕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