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來牛津時看到這間博物館,就是傳說中的世界第一座博物館。
於1683年建成,屬於牛津大學博物館群的一支。
成立目的是為了收藏Elias Ashmole爵士捐贈給牛津大學的一批館藏(這也是爵士當時捐贈的要求)。
發展至今300多年,已經成為藝術與考古兼具的的博物館,從埃及文物到當代藝術,多彩繽紛。
大廳的地板與天花板相互輝映。
老實說他一點都不像開了300多年的博物館、也不像只是一座大學博物館,
更像是一間注重觀眾體驗、展示與時俱進的博物館。
博物館以樓層圖的方式在每一層標示出重點文物,非常方便觀眾參觀。
下面就依我個人的參觀順序放一些令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展示方式跟物件。
Ancient Cyprus塞浦路斯區
每個展板上面都畫出年份表,非常棒。
Ancient Cyprus是位於東北地中海的古文明,大約坐落於東北地中海。
時間橫跨西元前721年至中世紀。 航海跟農業都很發達。
(圖片來源:http://www.hellenicaworld.com/Cyprus/History/en/AncientHistoryOfCyprus.html)
兩河流域區
來自西伊朗Luristan之地的馬。上頭的配件大約可追溯至西元前900-600年。
這個地區的人們沒有留下任何文字紀錄,但是他們非常會生產馬具。
馬的韁繩殘件的展示,使用多層次壓克力清楚又大方。
很酷的楔形文字對照表。
來自伊拉克基什的墓葬,約為西元前2450-2200時期,於1920年代出土。
希臘區
這個石碑原本來自於雅典衛城,時間是西元前378-376。
記錄了雅典人與黎巴嫩國王Strato的友誼。
黎巴嫩是腓尼基人的城市,古地名叫做Sidon也是當時波斯帝國的一部分。
他是一個喜歡帶笛子手跟全希臘的dancing girls到宴會上狂歡的快樂國王。
雅典人用一個被折斷的兩段硬幣當作信物。任何使者只要帶著一半的硬幣前往彼此的城市,就可以獲得保護。
然後黎巴嫩商人去雅典也可以免去外國人的稅(metic tax)。
在講當時希臘黑海的貿易跟各種貿易品。 以頭骨為中心的展示相當特別。
從伊特魯里亞文化的Vulci城市出土的陪葬守門獅子。
伊特魯里亞位於現在的義大利,後來被羅馬人併吞了。
一些硬幣的展示,旁邊還設有小模可以觸摸,算是我看過硬幣觸摸中做得最秀氣又簡約的。
設計很精巧。
用地圖標示文物出土的方式也很棒。
很多東西就是要搭配地圖才看得懂,畢竟歷史跟地理是必須一起唸的。
雕像廳Casts
Cast Collection最早始於17世紀,很多人會收集希臘跟羅馬的複製品雕像,用以給藝術系學生做臨摹。
可以在蘇格蘭國家藝廊、V&A看到類似的收藏,大多在17-19世紀開始盛行。
身為牛津大學博物館之一的艾許莫林博物館,在1884年也開始了這樣的收藏,作為教學之用。
加固的方式。
可以看到支架上有另外用無酸棉片隔開。
1895年的雅典衛城模型(參觀心得請參此)
右下看位置推測應該是狄俄倪索斯劇場(參觀心得請參此)。
整個衛城的平面圖,就是衛城博物館裡也沒有這麼經典的模型,但是倒是有樂高(參觀心得)。
與山豬遙遙相對的亞歷山大雕像。
為了呈現顏色,特別在背後做一個複製品。山豬則是1556,由大理石製作的、來自羅馬的山豬。
Myron的擲鐵餅者(Discobolus),
擲鐵餅是五項全能運動(pentathlete)之一,是很經典的奧林匹克題材。
角落邊都有掛著的椅子,好收納又不佔空間。
再來去下一區。
佛陀的手與前臂。
跟文物來個High Five!
盤腿也可以很有型。
亞述的雕刻。
再來是另一廳的雕像。
很經典的戰神雅典娜。
接著是埃及聽,與埃及大阿福(誤)拍個合照。
進門有很珍貴的木乃伊。
另一個經典是他用玻璃表現出內部的木乃伊的輪廓, 共由111片玻璃組成,2011年製。
利用在牛津的John Radcliffe Hospital做的CT掃描而成。
相比起模型或直接展示,轉化的更簡單又更尊重。
像蛋糕般展示的木乃伊小法老像。
彩色的、保存良好的棺木。
旁邊很可愛的標出象形文字的翻譯。
Meresamun是埃及的一個女音樂家,這是他的棺木。
法老頂著羊,一樣的表現手法可以在盧克索卡納克神廟的羊面獅身像看到。
是阿蒙神的象徵。
墓室(不得不佩服最強小偷英國人)。
居然整間把人家搬過來。
展示論述結合實務展示跟年代表的手法很親民。
另外還有標一些雖然經典但是這個博物館沒收的藏品。
比如收在大英博物館的羅賽塔石碑。
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
畫作部分又是另外一種展示手法(同時融合了考古博物館跟美術館的展示做法)。
The Hunt in the Forest, 1850
The Deposition, 1619
音樂區
這些小提琴大多是在1930到1940年代由倫敦的小提琴製作師W.E. Hill & Sons所捐。
呈現出16-18世紀經典的提琴款式。
應該是來自於西班牙的刺繡毯,為1991年用V&A的Purchase Grant Fund跟Art Fund經費買入。
表現出大家開心演奏的樣子。
歐洲瓷器區
這批瓷器區跟V&A的瓷器區比起來也是整個不會差。
英國與荷蘭的瓷磚,英國大量使用來自荷蘭的瓷磚,因為荷蘭在當時是很重要的瓷磚製造地。
這批瓷磚來自於Mr & Mrs R. H. Warren的收藏,於1963年捐贈。
用餐模擬的展示。
再來是一些當地史的展示。展示了英國當地考古出土的物品。
英國與歐洲的年表對照表,也是一目了然。
盎格魯撒克遜的一些相關文物。
維京文化。
再來是東西方的交融,這個展區的主題還蠻有意思的,主要呈現大航海時代後的貿易。
阿嬤家的椅子(誤),超台灣味。是1500年到1600年的作品,是南亞的工人製作給歐洲人使用的。
象牙盒。
再來是日本文化區。
中間發現拿ICOM卡(還是artfund卡)可以免費參觀當時的女巫特展,就跑去參觀。
題材很多還蠻有趣的。
貓木乃伊。
再來是一些物件的展示。
Francis Chantrey的作品,是英國有名的雕刻家。
一些陪葬品。
梅杜莎的頭。
可以由上完美看到底下的展廳,一個小中庭的概念。
裡面的展覽。
各種羅馬的骨灰罈(Columbarium),是當時現代的象徵。
最後是我個人覺得這個展廳最有趣的貨幣展。
復刻版,跟盤子一樣大的貨幣,紋樣叫做Oxford Crown。
明代的紙錢。
北約克郡的錢幣雕版與紙錢。
現行英鎊的防偽措施。
超古老的錢。
金幣。
中國的錢。
用大量的圖片搭配錢幣,可以很明確的區分出風格。
最後是出口處的傘架。
置物櫃。
再來是紀念品商店。
在這邊也有Frida Kahlo,同時間V&A也有相關的特展。
這個杯子超可愛,是象形文字的單字表,馬上買了一個回去。
一些小東西。
大約12點就結束參觀了,待了整整2個小時還是覺得東西超多。
走出門後無意間看到他們的行政區入口。
總之這間博物館真的出乎意料的是個寶藏,
他擁有的東西很多,其實很難一次講清楚,
但是透過親民的展示手法,簡明易懂的設計,
讓觀眾可以很快瞭解不同時期、不同文化的特色。
在參觀過程中,也遇到學校老師帶著學童來做課程,
搭配現場展區做學習單。
是一個很適合學習的場域。
雖然是世界最早的博物館,
但展覽整個非常新穎,
是一間完整的、符合現代博物館定義的,可以貼近大眾的博物館。
就衝著這點,就值得來這一趟。